English

记一次文玩展

●豆蔻年华
1998-07-26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堪称“文房四宝”的笔、墨、纸、砚从东汉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。最初,它们只是普通的书写工具。后来,它们的制作越来越精细,逐渐成为书法之外的一种艺术,以致连和笔墨纸砚有关的器具,诸如笔插子、笔筒、镇纸之类,都有了讲究。它们与文房四宝并称为“文玩”,既可当文具使用,又是艺术品可以玩赏。今天在学校“文玩展”上见到的两样展品,更使我大开眼界。

“笔山子”是用来架笔的,得名于它的形状。它像一座山似的高高隆起,延绵起伏,形成三个“山峰”。中间两个凹陷的部分,大概可称为“山谷”了吧!整个“山体”呈深绿色,上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墨色斑点,好像是人故意点缀的。其实,这是大自然的造化。据介绍,做“笔山子”用的那种石头叫松石,是我国特有的,产在湖北,非常稀罕。它坚韧,轻巧,又有自然形成的那种绿,正是做“笔山子”的好材料。每每主人停笔沉思时,只要把笔往“山谷”中间一搁——这样做不是很方便吗?

但“笔山子”只是用于临时搁一下笔,要想长期保存好笔,还要靠另一样东西——笔挂。把笔挂在上面,既不会虫蛀,也不易脱毛脱胶。今天展出的这只笔挂,是用一种名叫“龙爪枣”的树的树枝做成的。真不愧是“龙爪”,这树枝弯弯曲曲,奇形怪状,中间还打了一大一小两个结。树枝上端分出许多桠枝,互相缠绕着,形成了一个小顶篷,像一把打开的小伞,偏又从顶篷中长长地伸出一枝丫杈,好似在向你招手,这地方恰好能挂住笔。据介绍,“龙爪枣”这种树在北方极为罕见,北京也仅有一棵。这种枣树纤维致密,坚韧而富有弹性,即使很多笔挂上去树枝也不会被压弯。笔挂呈枣皮红色。在古代,这是一种象征富贵、典雅的颜色,因为它既不像大红那样单调,又不像紫红那样黯谈,也算得上是“中庸”了吧!

笔挂还有个小巧的底座,是用“树中之王”——紫檀做的底座,底部有点凹陷,像水洼,其上有个小座儿,恰好刚容下树枝,给人以充实、饱满之感。树枝不是恰好摆在“水洼”正中央,而是置在一侧,又有一种活泼不对称的美。底座上看似随意放上去的白玉石,样子像展翅欲飞的白孔雀,与枣皮红的树枝,暗紫的底座相映成趣。

看了这些展品,我不禁想:坐在书房中,闻着书墨香,读着《诗经》,身旁还有这些小文玩供玩赏,何等风雅!这些小玩艺还真为“十年寒窗苦”的读书生活平添了几分情趣。

如此精妙的艺术品,你看了一定会觉得出自哪位专业的工艺家之手吧。其实不然。这只是我校一位普通老师——王振声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的。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,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,体现了作者对它的热爱及对美的追求。就说那笔挂,并不是天然就长成这个弯弯曲曲的样子,而是王老师经过精心测量和设计,在原来树枝的基础上,粘接而成,我们却看不到一点儿刀工斧凿的痕迹,真是巧夺天工。为了给笔挂配上好笔,王老师不惜牺牲家里那双象牙筷子,用它们改做了两支象牙笔……可见为了这些作品,王老师花了多少心血和精力。他告诉我们:“这是一种文化,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所以我特别喜欢它。”的确,看了这次展出,我们也都不由得喜欢上这些艺术品了。

点评:精巧的结构可创造文章动人的体态。由代表中华几千年文化的“文房四宝”,到与之相关的笔山子、笔挂,到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,再由老师道出到民族文化的眷顾,文章由大入小,由小返大,峰回路转,引人入胜。如果一开始就交待出“文玩”是一位中学老师所作,读下去的兴趣恐就不会太大了。

将一篇说明文写得富有意韵和情趣,颇具小品文的风格,这是文章的另一个成功之处,语言还需要进一步锤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